激光基本知識
什麼是低強度激光血管內照射?
激光療法原理
激光療法無副作用
激光基本知識
激光即由受激輻射的光放大而產生的光,又稱雷射(Laser是英語「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幾個字首的縮寫)。激光技術的成功被認為是本世紀最重大的四項科學成果之一(即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激光)。
早在1949年美國物理學家朗斯(Lyons)首先發現氨分子在振動過程中釋放出頻率為24,000MHz的電磁波,其波長為1.25cm,位於微波波段。因此,人們斷定氨分子的能級之間的能量相差相當於一個波長為1.25cm的光子,或低能級的氨分子吸收了一個1.25cm的波長的光子後被激發到高能級上去。1953年美國物理學家湯斯(Towns)設法將處於高能級的氨分子分離出來,然後用相應能量的微波光子激勵它們,射入的是很少的幾個微波光子,射出的卻是大批的同樣的光子,射出的微波束被放大了許多倍。這就是激光受激輻射的原理。1960年美國物理學家梅曼(Maiman)用這個原理製成了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同年伊朗籍物理學家賈范(Javan)相繼製成了氦-氖激光器。
激光剛一出現,它的發展前景就引起人們的強烈興趣,不久就相繼出現了數百種能發射不同波長的相干光的激光器。1964年美國卡斯珀(Kasper)製成了第一台化學激光器。1966年蘭卡德(Lankard)等人首先製成了有機染料激光器,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生產了幾千種類型的激光器,並研製成了高壓氣體激光器、氣動激光器、高功率化學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器和X線激光器等新品種。目前激光器輸出功率最大可達1013W,最小為mw。
激光問世後,很快受到醫學和生物學界的極大重視。1961年扎雷特(Zaret),以後坎貝爾(Campbell)等人相繼用激光研究視網膜剝離焊接術,並很快被用於臨床。目前激光在臨床上除氣化、凝固、燒灼、光刀、焊接、照射等治療應用外,在診斷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出現了許多新技術,如激光螢光顯微檢查,激光微束照射單細胞顯微檢查技術,激光顯微光譜分析,生物全息攝影及細胞或分子水平的激光檢測和微光手術等充分顯示激光一系列獨特性能。激光配合導光纖維的應用對各種體腔內腫瘤及其他疾患的診治,以及結合各種內窺鏡進行激光光敏療法診治腔內腫瘤新技術提供有利手段。目前已研究利用激光治療心臟疾病和血管內斑塊栓塞,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阻塞後的激光血管再通已獲初步成功。
基於醫用激光的迅速發展,在激光生物醫學領域中形成了一些專門學科,如激光分子生物學,激光細胞學,激光人體生理學,激光診斷學,激光治療學,醫用激光工藝學,激光防護學,分子生物激光工程學等。在診治方面,激光已用於每一臨床學科,最近據有人預測到本世紀末,應用激光技術診治疾病的新方法將超過傳統的診治方法,激光技術將引起內外科治療的一場「革命」。預計在本世紀末的五至十年內,激光技術將廣泛應用於發現和治療癌瘤,進行咽喉外科手術以及縫合血管、神經、肌腱和皮膚,治療動脈硬化斑、血管栓塞和內科、皮膚科等的許多疾病。
什麼是低強度激光血管內照射?
低強度激光血管內照射療法(Intravascular Low Intensity Laser Irradiation Therapy─簡稱ILLLI,又稱低能量激光血管內照射血液療法Intravascular Laser Irradiaton of Blood– ILIB)是一項具有國際水平的高新技術。低強度He-Ne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儀是激光、光纖技術與臨床生物化學相結合的高科技產品 。
概述:
80年代前蘇聯科學院腫瘤研究中心受紫外線照射自血回輸療法的啟發,進行低強度He-Ne激光照射離體人淋巴細胞的作用研究,發現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1984年將He-Ne激光從離體照射變為血管內照射治療閉塞性血管病取得好的效果,以後原蘇聯相繼報導用這種方法治療心血管病,腦部疾患,支氣管哮喘和眼科疾患等取得長足的進步。1990年這種治療方法引進到我國,廣州第一軍醫大學的王鐵丹教授與桂林康興激光儀器廠(現桂林康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率先成功的生產出He-Ne激光血管內照射儀並在全國應用,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可應用此療法治療疾病的第二個國家[在此之前只有獨聯體(原蘇聯)應用於臨床]。現在全國已有數萬患者接受這種治療。
為了更好地適應臨床治療和科研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於1993年3月20日,成立了全國低能量激光照射療法科研協作委員會。經國內100餘間醫院10萬餘人次的臨床治療證明,ILLLI療法治療效果顯著,例如,對腦血管病治療的總有效率達92%以上。對某些難治性及原因不明性疾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有時甚至出現「神奇」療效,未出現任何副作用。患者樂於接受ILLLI療法,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醫院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中華醫學會激光學會還專題研討了這種治療方法,由國內各大醫院激光醫學的八個專家進行分工專題總結,以確定其療效,並在機理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目前,治療技術方面還在不斷地更新換代。
激光療法原理
活化細胞治療、速進新陳代謝:
細胞是人體主要物質,它對維持生命健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人體的生理功能發生異常,新陳代謝就會發生紊亂,人就會生病。因此,為了治病保健,就必須設法改善循環系統及代謝功能。通過激光照射舌下或鼻腔的相關穴位,能產生光化效應和生物刺激作用,改善和促進新陳代謝,逆轉病理過程,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激光具體意義包括以下兩方面:
- 增加細胞內能ATP(三磷酸腺苷)含量和活力,改善細胞的聚集性、攜氧能力,提高變形性。
- 能產生光化作用和生物剌激,如改善循環系統的生理狀態和生理功能(如:物質基礎代謝、循 環系統功能、免疫功能等)。
激光療法無副作用
國內外醫學研究及十多年來的實際應用表明,採用的630-780nm納米波長弱激光照射是一種良性刺激,而且對多種生理參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因此使用者只要按照激光說明書進行操作,或遵照醫生指導下,就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
波長630-780nm納米弱激光的光子能量為1.9電子伏特,這能量正好與某些血液成分的代謝功能相吻合,從而引發多種生物效應,包括切斷葡萄糖及其中間產物的某些分子鍵,從而引發光化反應。同時,630-780nm納米的激光束能有效透過鼻腔或口腔的管壁進入循環系統內發生作用。
650nm波長的低強度激光處於血紅蛋白吸收光譜的吸收峰,能量被血紅蛋白吸收後,能使紅細胞外表的類脂層溶脫,正常的帶電性能得到恢復,從而改善了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了血液黏度,增強了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並加強了氧化過程,增強抗炎能力,提高了機體的免疫力,可以預防缺血缺氧性疾病的發生。